一、個案計畫
# | 團隊 | 計畫主持人 | 簡介 | SDGs對應 |
1 | 打造里川生活經營與社會生態共生韌性系統–綠旱興流域聯盟守護行動 | 法政學院李長晏院長 |
111年-種子團隊-「打造里川生活經營與社會生態共生韌性系統–綠旱興流域聯盟守護行動」 實踐場域:鄰近中興大學之綠川與旱溪排水區域 計畫簡介: 本計畫緣起於110年12月臺中市政府與本校簽訂守護河川合作意願書,承諾共同維護綠川排水與旱溪排水之環境、生態、歷史人文等,達到「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川」目標,故法政學院邀請校內人文歷史、地方創生、環境生態之教師組成跨領域團隊,團隊教師包括法政學院、管理學院、文學院、農資學院,共同推動本任務。 守護河川是當今臺灣公民社會的重要議題,從河川問題發現社會生了什麼病?思考未來家園之路,既是社會行動,也是地方學的學習研究。寄語興大與大里、南區社區夥伴,攜手走向河川,一起來參與生活流域公共之學。依此,計畫架構將以流域作伙(Connecting)、流域學習(Learning)推動為短期目標、結合流域發展(Developing)構築流域聯盟為長期願景。 透過計畫執行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及建立協力夥伴關係,今年工作項目為: 一、文化資源盤點:蒐集居民歷史記憶進行,整理綠川、旱溪之文獻。 二、河川植物調查:由相關課程進行濱溪植物與水土保持工法調查。 三、在地人才培育:透過鄰近居民流域學學習設計思考工作坊,提出環境議題之解決方案。 四、友善河川活動:透過興大課程帶領學生走讀、辦理親子、身障人士(111年為視障者)活動,透過以上各項方式參與水環境維護及推動河川周邊區域發展。 SDGs對應:SDGs4,SDGs9,SDGs11 ★臉書粉絲專頁,FB搜尋「綠旱興 · 里民情河川守護活動」 |
![]() ![]() ![]() |
2 | 從里山價值尋找新諾亞方舟 |
生命科學系莊銘豐助理教授 生命科學系鄭任鈞助理教授 彰師大鄭孟慈教授 |
110年-種子團隊-「從里山價值尋找新諾亞方舟」 實踐場域: 計畫簡介: SDGs對應:SDGs4,SDGs11,SDGs15 |
![]() ![]() ![]() |
二、合作計畫
資料更新:2022/5/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