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SR Hub團隊

 

# 執行期間 計畫名稱TEAM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計畫簡介INTRODUCTION SDGs對應SDGs
2 107年-至今 園藝輔療-長者健康促進計畫

園藝系

吳振發教授

107-108年-種子團隊-「樂齡園藝」
109-110年-Hub團隊-「青銀樂園藝-花藝永續服務計劃」
112-113年-Hub團隊-「園藝輔療-長者健康促進計畫」
實踐場域:
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、彰化市和美糖友社區、彰化市田中睦誼社區、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中興大學園藝療育園區計畫簡介:衛生福利部2017年進行老人健康調查,患有疾病比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,高齡化是各地方迫切需要面對的社會問題。近年政府單位與福利機構因應老化制定許多福利政策,在高齡者照護方針上相當全面,但社會資源遠遠無法負荷因人口老化的速度帶來的負擔。然我國高齡人口中,有八成以上之高齡者並非失能,較多是健康或亞健康的對象,因此如何站在教育的角度,復能/賦能長者,為本計畫之重點目標。113年度園藝輔療計畫,提升服務深度及廣度,著重人才培育與在地實踐,將校內相關課程系統化,帶領學生學習並落實學生參與,同時計畫亦推動學生參與相關議題之國際競賽、論文發表、專利申請及出版書籍等,培育校內園藝療育人才研討園藝輔療議題時能更具國際觀,進一步刺激學習動能。由校內學生協助當地長者進行園藝輔療訓練及賦予園藝療育知識,在操作過程中能夠促進長者健康,同時由青年學子帶領長者產生互動更達到賦能效果,讓社區及園藝療育模式能夠循環利用、永續發展;園藝輔療衍生的效果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中高齡者藉由經驗分享可以獲得成就感,年輕人可以藉由獲得教學經驗及促進學習動機,產生園藝福祉。SDGs對應:SDG 3, SDG 4, SDG 11
3 111年-至今 USR-Hub計畫: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2.0—打造「里川日常–社區共融–大學責任」地域迴圈共生韌性系統

法政學院

李長晏院長

111年-種子團隊-「打造里川生活經營與社會生態共生韌性系統–綠旱興流域聯盟守護行動」

112-113年-USR-Hub計畫: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2.0—打造「里川日常–社區共融–大學責任」地域迴圈共生韌性系統

實踐場域:
臺中市中區、南區、大里區;綠川、旱溪排水

計畫簡介:

  河川守護是當今全球公民社會的重要議題,從河川反思社會問題,建構未來家園之路,既是社會行動,也是地方學的奠立與研究。「綠川」與「旱溪」是圍繞興大校園之兩大主要河川,「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」自111年起大力推動分齡分眾民眾參與USR活動,從興大師生、社區居民、學齡兒童,到公益團體與特殊學校帶領視障與聽障民眾進入校園,認識綠川與旱溪之歷史、生態、人文,突破感官限制,致力達到社會共融目標。

本計畫於於111年起,從里川共生之「流域作伙」、「流域學習」及「流域發展」等面向切入,銜接112年河川韌性構築提案之文化資源盤點、河川生態調查、在地人才培育和友善河川活動等四大工作面向,今年則立基前兩年既有基礎上,持續倡議河川環境永續,將環境意識深植於居民的日常生活中,推動河川環境永續守護學習活動,對此將工作面向擴增提出:

  • 「識水:資源調查與導覽」:培育學生河川實務導覽專業能力。
  • 「親水:社區水生活建構」:深化親子走讀與繪本製作。
  • 「護水:川溪永續的守護」:成立水文化環境教育館和培育河川巡守員。
  • 「興水:里川共生與共榮」:辦理社區共學,內容結合導覽共創、環境教育、開發鄰里合作建議等。
  • 「活水:城市水韌性研究」:導入「科學教育×中小學合作」。

期待透過五水系統治理,持續打造「里川生活—社區生態—水岸大學」三方地域迴圈共生圈韌性系統。

SDGs對應:SDGs4,SDGs9,SDGs11

臉書粉絲專頁,FB搜尋「NCHU USR Hub計畫:綠旱興兩河守護實驗室

109年-至今 霧里花見原民共好

電機系

賴慶明教授

108年-種子團隊-「清流部落-賽德克族綠能生態博物館發展計畫」
109-111年-教育部萌芽型-「清流部落賽德克族風華再現計畫」
112-至今-Hub團隊-「霧里花見原民共好」
實踐場域:
中興大學埔里實驗林、仁愛鄉、埔里鎮計畫簡介:
本團隊前期計畫是沿投80線、以興大惠蓀林場鄰近之南投仁愛鄉清流、中原、眉部落及莫那魯道遺族為合作場域與對象,其目標對焦於聯合國SDGs第11項永續城市及社區指標,從生態博物館角度綜合霧社事件特殊之人文歷史和地理環境,嘗試從賽德克族人及霧社事件的在地視點,型塑文化價值和內涵,達到跨域創新社會實踐。在計畫執行過程中,本團隊成功融合興大跨領域能量,以「文史治理」/「綠能里山」/「原鄉創生」/「社企共創」等四個分項主軸進行在地互動及教學實踐,與部落、社會企業等密切合作。並且,本計畫運用興大埔里實驗林作為原民共好USR基地,拓展埔里、仁愛的城鄉跨域合作與共學,並期能深入部落協助原鄉環境提升/文化永續/產業創新/人才培育,藉此場域結合延伸出SDGs第12項「促進綠色經濟,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」以及SDGs第15項「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,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」,導入綠色低碳議題整合部落農特資源與產業提升作出貢獻,同時也創造出課堂之外另一重要學習場域;另外興大致力於協同社會各界及企業資源整合關鍵議題,達到產學互動、學習交流,而使原民共好計畫邁向永續營運。SDGs對應:SDGs11,SDGs12,SDGs15

資料更新:2024/5/28

Hub團隊對應SDGs統計

SDGs 3: Good health and well-being,1
SDGs 4: Quality education,2
SDGs 9: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,1
SDGs 11: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,3
SDGs 12: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,1
SDGs 15: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,1